此前,北京市发改委印发《2015年北京市能源工作要点》中明确将制定出台分布式光伏度电补贴办法提到日程。
记者了解到,相关示范项目主要指:屋顶发电、光伏照明、建筑一体化、农村光伏发电等常规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,重点支持对省内光伏产业具有促进作用的常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,优先支持以各类工业园区、高新技术开发区、产业园区、行政村、建成镇区为载体的集中连片项目示范区。陕西省各地在推进示范项目建设中,积极开展商业模式、投融资模式、专业化服务模式等领域的创新
关于成本回收周期用户的收益=系统发电量*0.42元+余量上网电量*(当地脱硫煤标杆上网电价)+自发自用电量*用户用电价格。伏妹儿要特别说明的是,金太阳示范工程早已结束,部分不良厂家还在拿金太阳工程高额初始安装补贴混淆视听,广大投资者在这方面要尤其重视防忽悠。如果您遇到的厂家宣传的发电量远高于以上数据,那您就要小心了。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一般只能在白天使用,同时,由于配备了防孤岛装置,电网停电时,光伏系统也是无法使用的。关于系统配置及使用分布式光伏系统,一般包含:组件(太阳能电池板)、逆变器、直流箱、交流箱以及支架,各个厂家系统设计方案不同,因此,产品的配置也会有差异,但是一般都会保证系统要具备以上五大部件的功能。
伏妹儿整理了一个光伏发电的基本知识,给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尚感陌生的小伙伴们一个清晰的概念,以防上当受骗。很多不良奸商利用了大众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认识上的短板,进行虚假宣传,鼓动消费者购买物美价廉的发电系统,导致收益远不及预期,给用户造成了损失。传统的玻璃钢屋顶被一排排光伏板覆盖。
一位从事光伏产业多年的业内人士分析,分布式光伏之所以收益低,主要缘于发电投资回报周期长。该负责人介绍,除了工业和公共领域外,民居光伏也可以采购的形式,3000瓦的光伏电站,投资仅3万多元,一年能发3000度电,按照国家补贴计算,一年有3000多元的收入,不仅解决自用电,还能将剩余的电卖给国家。如果一次性投资分布式光伏,较大的投入会导致许多企业望而却步。居民屋顶目前的最高补贴政策为国家补贴0.42元,浙江省补贴0.1元,居民电价每度0.53元,如此计算,居民电价最高可得1.05元/度。
村支书洪国年说,今后全村村民每月可免费用30度电,村集体每年还能有30万元左右的收益,在鄞州区政府补贴的情况下,总体投资7年左右便能收回成本。国内分布式项目,一般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三方合作模式。
另一方面,如果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,屋顶企业又想得到一个较高的收益率,投资方和屋顶企业就会陷入一种收益的博弈中。宁波合大屋顶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宁波已经完成和正在建设的项目13兆瓦,总经理周松成介绍,虽然总体进度不断往上升,但推广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阻力,观念难转变、低收益、屋顶安全因素成为最大的难题。但现实是,低收益、高风险、运营期变数多、政策扶持问题都让分布式光伏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困难重重。这247户新农村的屋顶上安装了50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,这些采用光伏瓦片的屋顶年发电量达50万度。
市场空间巨大,推广却缓慢,如何才能找到突破口?现状一 分布式光伏项目大手笔增多近日,在杭州湾新区,上海大众汽车内部分公司成品车库及员工停车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。日前,宁波市经信委公布了我市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的最新数据:截至上半年,我市已并网光伏发电装机容量86.07兆瓦,同比增长111.9%,其中,属于金太阳工程(含光伏建筑一体化)并网项目45.57兆瓦,同比增长18.95%;属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项目40.5兆瓦,是去年同期并网的分布式项目的17.5倍。除低收益这一困难外,分布式光伏项目在运营阶段也存在不小阻力。近日,在鄞州龙观乡李岙村,曾经的贫困村,其容貌发生了质的改变,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工程,一栋栋联排洋房拔地而起。
现状二 企业与投资方处于博弈状态然而,市场的表现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。一方面,屋顶企业的主观意愿不强,尤其是一些大的企业积极性并不高涨。
这个由上海汽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的分布式光伏,总装机容量55兆瓦,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。以上两个项目仅仅是宁波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缩影。
由开发企业投资、银行贷款、用户出屋顶享受9折优惠电价,现在来看,这一模式推进难度在不断增大。杭州湾新区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并不是近期唯一的大手笔。今年5月,在北仑保税开发区的群创光电厂区内10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建,该项目由宁波保税区合大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6.5兆瓦和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3.5兆瓦,10兆瓦总投资8000万元,年发电量预计1000万度,对于群创光电来说,仅电费一年就可以节约100多万元。宁波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目前分布式光伏在推进方面主要遇到了两方面的阻力。如果按照合同能源管理,居民享受不到电价优惠政策,投资公司的回收成本周期也在8年左右,对双方并非利好国内分布式项目,一般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三方合作模式。
如果一次性投资分布式光伏,较大的投入会导致许多企业望而却步。村支书洪国年说,今后全村村民每月可免费用30度电,村集体每年还能有30万元左右的收益,在鄞州区政府补贴的情况下,总体投资7年左右便能收回成本。
一位从事光伏产业多年的业内人士分析,分布式光伏之所以收益低,主要缘于发电投资回报周期长。传统的玻璃钢屋顶被一排排光伏板覆盖。
以上两个项目仅仅是宁波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缩影。李岙村是宁波光年实行的第一个项目,接下来他们还将在其他地方采用这些模式。
这247户新农村的屋顶上安装了50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,这些采用光伏瓦片的屋顶年发电量达50万度。宁波合大屋顶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宁波已经完成和正在建设的项目13兆瓦,总经理周松成介绍,虽然总体进度不断往上升,但推广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阻力,观念难转变、低收益、屋顶安全因素成为最大的难题。现状二 企业与投资方处于博弈状态然而,市场的表现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。宁波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目前分布式光伏在推进方面主要遇到了两方面的阻力。
居民屋顶目前的最高补贴政策为国家补贴0.42元,浙江省补贴0.1元,居民电价每度0.53元,如此计算,居民电价最高可得1.05元/度。由开发企业投资、银行贷款、用户出屋顶享受9折优惠电价,现在来看,这一模式推进难度在不断增大。
截至2015年6月,宁波市电网受理光伏装机容量132兆瓦,其中2014年以来新增并网容量58兆瓦,累计并网容量86兆瓦,新增并网任务进度为17.58%,相关负责人介绍,我市光伏发电装机进度较慢。宁波经信委发布消息就能佐证这一点:截至2015年6月,宁波光伏并网任务进度仅为原定计划的17.58%,我市光伏发电装机进度较慢。
该负责人介绍,除了工业和公共领域外,民居光伏也可以采购的形式,3000瓦的光伏电站,投资仅3万多元,一年能发3000度电,按照国家补贴计算,一年有3000多元的收入,不仅解决自用电,还能将剩余的电卖给国家。今年5月,在北仑保税开发区的群创光电厂区内10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建,该项目由宁波保税区合大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6.5兆瓦和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3.5兆瓦,10兆瓦总投资8000万元,年发电量预计1000万度,对于群创光电来说,仅电费一年就可以节约100多万元。
另一方面,如果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,屋顶企业又想得到一个较高的收益率,投资方和屋顶企业就会陷入一种收益的博弈中。如果按照合同能源管理,居民享受不到电价优惠政策,投资公司的回收成本周期也在8年左右,对双方并非利好。尝试村集体自费建光伏电站如何破局分布式光伏市场,鄞州龙观乡李岙村的新农村分布式光伏模式或是突破口。这个由上海汽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的分布式光伏,总装机容量55兆瓦,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。
宁波光年负责人介绍,李岙村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所有投资来自村集体,村集体投资500万元左右购入分布式光伏电站,安装后,采用自发自用、余电上网的模式。但现实是,低收益、高风险、运营期变数多、政策扶持问题都让分布式光伏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困难重重。
日前,宁波市经信委公布了我市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的最新数据:截至上半年,我市已并网光伏发电装机容量86.07兆瓦,同比增长111.9%,其中,属于金太阳工程(含光伏建筑一体化)并网项目45.57兆瓦,同比增长18.95%;属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项目40.5兆瓦,是去年同期并网的分布式项目的17.5倍。利用太阳能发电,零排放、清洁、节能8年前,当光伏发电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宁波市民的眼前时,众多业内人士纷纷看好这一朝阳产业,近年来的发展又为光伏发电指明了方向分布式光伏。
一方面,屋顶企业的主观意愿不强,尤其是一些大的企业积极性并不高涨。杭州湾新区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并不是近期唯一的大手笔。